在基于 Docker Compose 的多容器应用部署中,一个常见的挑战是管理服务之间的启动依赖关系。
应用容器的启动速度往往快于数据库等后端服务,若应用在启动时无法连接到尚未就绪的依赖服务,将导致连接失败和容器异常退出。
使用 wait-for-it.sh
这一轻量级 Shell 脚本,可以确保服务依赖项完全可用后,主应用再执行其启动命令,从而提高容器化应用部署的健壮性。
在 docker-compose.yml
文件中,虽然可以使用 depends_on
来控制容器的启动顺序,但 depends_on
仅能保证依赖容器的启动,而无法保证容器内部的服务(例如数据库进程)已经完成初始化并准备好接受外部连接。
这种时间差会导致竞态条件(Race Condition):
db
服务的容器已启动,但其内部的数据库进程仍在初始化。app
服务的容器已启动,并立即尝试连接数据库。app
服务崩溃或进入不断重启的循环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我们需要一种机制来探测依赖服务的端口是否可用,从而精确控制主应用进程的启动时机。
在基于 RabbitMQ 的任务队列系统中,开发者可能会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异常现象:
核心现象: -任务重复执行 一个本应只执行一次的长时任务,在成功执行后,被另一个消费者(Worker)再次获取并执行。
关联日志表现
系统级影响
典型触发场景:
此问题专属于执行时间超过特定阈值(默认为 15 或 30 分钟)的任务。常见场景包括:
本次我的机器使用的是Centos,所以软件源需要切换到vault软件源
sudo sed -i 's/mirrorlist/#mirrorlist/g' /etc/yum.repos.d/CentOS-* sudo sed -i 's|#baseurl=http://mirror.centos.org|baseurl=http://vault.centos.org|g' /etc/yum.repos.d/CentOS-*
可根据各自的系统安装以下内容
bashsudo dnf update -y
sudo dnf install -y epel-release
sudo dnf install -y wget git gcc kernel-devel-$(uname -r) kernel-headers-$(uname -r)
epel-release: 提供额外的软件包。
gcc, kernel-devel, kernel-headers: 这些是编译 NVIDIA 驱动所必需的。$(uname -r) 会确保安装与你当前运行的内核版本匹配的头文件。
WebDAV不是又一个新的网盘服务,而是一种经典、开放且强大的技术协议
只要是存储系统,都可以使用 webdav 作为标准访问接口,让任何支持 webdav 的客户端访问存储系统。
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,能让你将家里的电脑、NAS 或任何一台服务器,变成一个完全由你掌控的、跨平台的“私人数据中心”。
Gunicorn 是一个用 Python 编写的轻量级 WSGI 服务器,遵循 UNIX 风格,兼容多种 Web 框架,如 Django、Flask 等。它通过多进程和多线程方式处理 HTTP 请求,具有简单易用、高效稳定的特点。
主要特点: